薄薄一册,不足皕页,然根基扎实,五藏皆在,不由得想起十年前颇喜之《大家小书》系列。而本书封面简单古朴,又让人心生信赖,外与内,合于一。
黄永生先生在本书中,将古籍整理分作“底本”“影印”“校勘”“辑佚”“标点”“注译”“索引”“序跋”“附录”几大部分,一一析解。分别明确,解析条理。每一部分,皆解内涵,叙其源流,论前人得失,谈今人作为,心得见解,亦不藏私,明白解说,飨之读者。一一读去,平淡之间,所得已颇丰矣。黄先生书中引文不少,例证极多,一眼扫去,便不得不佩服先生读书之广、治学之深。在诸多章节,先生反复提到“目录学”之于古籍整理的重要,诚为金科玉律,为后生小子指点津要。
尤其“存旧”一节,他书未尝见。先生略述整理古籍当存“古”之形式,而不当只为“简省”而皆求便宜。虽不必尽与原版相同,但书名、序跋、题衔当一仍其旧,以存其真。理由充分而清晰,令人信服。梁思成论古建修复“修旧如旧”,同理也。先生因《春秋经》《左氏传》《贞观政要》等书整理时乱删序跋,而言辞激烈“……按照这样的标准,干脆把古籍统统毁掉算了,还重印干什么!”全书仅一见的情绪,却透出先生对古籍深厚之爱,令书前鄙人,不禁向往。
零零碎碎翻看完毕,费时尚不足一日。然这短短的时光中,收获却已难衡量。反思自己,恐已难走上这条向往的道路,但也不妨于冬日夏时,夜前午后,寻觅闲瑕,翻阅一二,或可略补遗憾吧。
——壬辰正月初九
夜于北地
文章评论
学校里没有学到过,正在自学,博主的文章还是有帮助。
@扫地机 很高兴能略以绵力稍相帮助:),祝朋友能登堂入室,不断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