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次古代文学课,童向飞老师推荐蔡义江《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》,称甚是好看。听是蔡义江所著,我心生兴趣,便也想看看。
我接触红学,就是在初二时看了蔡先生的《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》,才生出兴趣的。之前曾读过周汝昌的《红楼梦新证》,但颇感无趣(后来重阅,才品中其中滋味)。想信若无蔡先生之书,我恐怕不会对《红楼梦》那么感兴趣--要知道,当时我连《红楼梦》原著都没有通读过。多年来,常常读到蔡义江的新著,以及许多论文。只是《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》,我还不知,听说后,便订了一本。
今天上午,我收到了书,便开始读,刚刚读完。其中许多观点我已不陌生,不过也有一些观点让我甚感新颖。尤其是他对《脂砚斋重评石头记》当中"重评" 二字的重新解释,确实有道理。因为当时我在读庚辰的抄本时,明明卷首有"凡四评阅过",但题签上依旧是"重评"石头记。若按蔡先生的新解,这个疑问就冰释了。另外,如果"重评"的这种解释可以确认的话,那么许多红学家根据"重评"系第二次评阅这一标尺进行版本源流的推演,在根基上就站不住脚。进而,整个《石头记》的版本演变,就要换另一副眼光来思考了。--不过,我又想,指导思想纵使变化,之前的工作恐怕倒有绝大多数不是白费的。因为对确证版本的考证,本身也算严密,至于根据想象而来的版本探究,本身也不算周密。
另外,很明显的可以感觉到,蔡义江先生在此书中,有意将自己一直以来的观点进行一次明确的疏理。如关于"补天"一词的解释,他就很明确地对自己当年的看法表示订正,这种直面的态度,令我感叹了些许时候。
书中另一给人思索的,就是关于原书回数的见解。向来红学界总在探讨原稿是多少回,但这些讨论都建立在一个隐含前题下,就是原稿的回数是确定的。而蔡义江提出原稿的回数应该是不确定的,又是从根基上动摇了相关的讨论,发人深省。
全书中最新颖的观点,蔡先生都注明是与杜春耕讨论过程中形成的。杜春耕这人我也在别的书中了解过,知道他的一部分观点,也知道他收藏了许多与《红楼梦》有关的文物,只是没有读过他写作的书--其实也不知他是否写过红学著作。
总之,感觉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,尤其是作为一部"系统"论著,既可以让我们很方便地了解蔡义江的整体观点,也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整体感知与观点,而以其作为参照,作为范本。
粗粗先写这么多,更详细更深入的感受与评析,留待来日整理。
--丙戌冬至
于临湖轩
文章评论
你好!我感觉"晓风吹散愁千点,宿雨还添泪一痕"中"宿"字到底读什么总定不了.敬请指教!从"晓"字看 "宿"字定是时间名词方可,"朽"音是量词,必须与数词连用,在这很难讲通."素"音吧?只能取其"旧的,过去的"之意,也难通,不过我也倾向于"朽"音,原因是下文湘云的两首诗中复现的宿字.之于红楼梦的感想,我总是不敢写,似乎有种宗教的仰慕和臣服.敬请指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