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读完了《美学十五讲》。
读罢《破门而入》,感觉对美学稍稍有了些整体感知。伴随着这种感觉,进一步走向"通识书系"中关于美学的《美学十五讲》,以期借助更为专业的作品,进 一步深入美学境界。当然,由于刚刚读过了《破门而入》,在读《美学十五讲》时,有意无意之间,也难免将二者对比参看起来。
先大略谈一下对《美学十五讲》一些零星的感觉:
第一,不同于《破门而入》以历史为纲,《美学十五讲》将美学的各个层面的问题组装起来,成为全书的脉络。参照中国传统史书的体例,《破门而入》类似编 年体,而《美学十五讲》更偏向于纪传体。当然,此时的纪传不是人物传,而是美学问题传。十五讲分由不同的层面、不同的方面切入美学,展示出美学的一角,进 而诸多角度相呼相应,形成全书的主体。初读之时,甚觉其结构松散,各章之间似关涉不紧,且每章讲一问题,着眼于具体问题易,然难以整体把握美学的全貌。但 当读至十讲左右时,忽有些前后贯穿的感觉,片片章节似乎组合在了一起,终于形成了整体的美学。这种感觉,实在美妙,亦关合书中有关"美"的若干评述。想来 亦大可珍惜之。
第二,《破门而入》虽则是本入门读物,然在叙述先贤思想之际,亦不忘阐述自己相关的思想,可以说,《破门而入》是实实在在的"易中天谈美学",而《美 学十五讲》则不然。此书基本上以观点的介绍分析为主,偏近于易中天在《破门而入》中所谓"传授知识",虽说并非毫无作者自己的观点,但毕竟很少,反倒是全 书大量引介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位老先生的观点,尤以朱先生观点为大宗,基本上从第一讲到第十五讲,无一讲未引朱先生之表述。虽说在把西方美学向中国推介的过 程中,朱先生作用非比寻常,但将其置于如此之地位,总感觉有些过了。以至后来已形成思维定式:一见引文,凡讲析西方美学思想的,便想引自《朱光潜全集》, 凡涉及中华传统美学的,便猜见于《宗白华全集》,殆翻注释,十中八九。反倒是在中间专门介绍朱、白二老的章节,多见作者本身观点,颇为有趣。且此讲中提 及,美学当"从朱光潜先生接着讲",而非"照着讲",然反观此书,"接着讲"不多,"照着讲"不少,作者未能真正实践其观点。又想,本书乃为讲授"通识 ",或者并不适合掺入太多作者本身观点,以免"一家之言"而左通行之识,反违背了丛书编撰的初衷。
第三,从全书的难度来看,《美学十五讲》各讲之间虽难度不一,但相对于《破门而入》,可算平衡。《破门而入》开始很是平易,然到了黑格尔,陡然而难, 读前面章节之时头脑已形成了惯性,一到黑格尔则甚不适应,头大如斗;待捱过此章节,其后虽相对好懂,但亦不复开始之平易,可以说,《破门而入》的阅读难度 不甚均衡,颇有大起大落之感。反观《美学十五讲》,十五讲难度起伏不大,虽亦是古希腊阶段最为易懂,然其余诸章亦难不太多。不过《美学十五讲》并没有关于 黑格尔的专章,余笑谓有"讨巧"嫌疑,专为避难也,呵呵。不知若凌继尧先生讲解黑格尔,将会是何种情形。
第四,《破门而入》以美学问题与美学历史为主要骨肉,所取内容,较为粗疏,往往于关键时节取出一二,且时限截止甚早,所关涉方面亦不算多。而《美学十 五讲》的内容则广泛很多。虽说少了黑格尔的部分,但是关于中国传统美学颇有涉及,在具体的美学应用学方面也讲述了关于艺术设计的发展,甚至连"工业设计" 都有提起。尤其最后两讲,将美学回归以人的生活与情感中的审美观照,以及人的审美教育方面,将美学的思索真正指向了它的终极目的,点出了美学的人生意义, 发人深思。
第五,《美学十五讲》各讲虽都是讲述了高难度的问题,但每一讲都是从具体之处着手,如以西南联大校歌引领"悲"的讲述,以蔡元培的雕象引领美育的思考,等等,既使问题能从浅易明白处着手,亦能在讲述已毕时参照引题加以反思,颇有实效之体例。亦可见此书"通识"之色彩。
总而言之,《美学十五讲》恰如其所在丛书之名:《名家通识讲座书系》,乃为介绍专门知识中的"通识",故而其内容既有相当价值,同时表述并不太艰深,潜心读之,能有所得。
两日粗粗读毕,心中美学的地图相较之前,有所发展。尤其将《美学十五讲》与《破门而入》两两参照,更有发人思索、助吾体味之效。
是为纪。待读李醒尘、叶朗、李泽厚等作。
一瞥陡见时至次日。
--丙戌七月廿八夜
至廿九晨
于悼芹轩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