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兼读诗话词话系列序
中华传统文论,以专文议论为一脉,诗话词话为一脉,小说评点为一脉,三脉合一而成大观,三脉分支而各有嫣颜,皆妙悟而成。前者兴起最早,百家之文已 见,延绵数世,而后渐汇篇为集,反少单篇。诗话词话或源汉儒注《诗》,其时亦早矣,然时注《诗》,章句训诂耳,尚未着眼光于"诗"之体、"诗"之色也;至 王逸注楚辞,略有演进,然"诗"体未成,亦遑论诗论?迨随诗歌演进,至魏晋六朝,随中华文论成熟而渐有钟嵘《诗品》之高作。进而随大唐歌诗气象,泽被宋代 而始诗话大宗,中华文论最庞大一支终成,继而汇为大宗,演进变化,增添无尽,蔚为大观,至传统痛绝,亦以中西试融之《人间词话》而圈句也。至于小说评点, 则随文体晚出,亦成最为晚出之体。亦因其晚出,鉴前二者之长,融小说之独,而成自家面目,亦有无尽幽深妙丽之气象,绝不以年少而轻看也。
时至近代,西学横扫,传统殆尽,今之世尽以西学之尺量度世物。传统文评亦不免于此。较之西方,中华传统文评得评曰"无体系",以一点灵光闪,替 万苦考证忙;以一人心灵意,摒团体共钻研;以三两模糊语,代百万明白话。--文论本为尺,以西方之尺而非中华之尺,不亦可笑哉?且中华文明自有本特色,何 得以它方之尺而妄论?本族文明自有缺点,不必避讳,然所谓缺点,不可仅以与西方标尺相符与否而定哉。中华文论,何尝未有"体系"?若以西方"体系"论,或 可谓中华无"体系";然中华文论自有其体系--中华文论,一家便是一体。但凡一人著书讲文,皆汲前人之心得,加诸己心之体悟,而成自己一天地。于此天地, 星辰日月之行皆有轨,江河湖河之流尽得载,纵横之间,何尝悖也。且中华文论本一"悟",拣数人之论,乍看无甚关系,然以心体悟之,则有更高一层之联系,非 各自为山大王也。只若缺一"悟"性,或难见传统之"体系"。传统"体系",或可借西人一诗而点睛--"一沙一世界,一花一天国。君掌盛无边,刹那含永劫。 "
丙戌寒露
文章评论